12月29日,在鄭州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上,工人正在裝配智能加注裝備。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錚 攝
今年以來,我省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新特征、新要求,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,同時大力布局未來產業,以轉型謀發展,以轉型促跨越,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勁、后勁。錨定“兩個確?!?,我省正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、優勢再造戰略、綠色低碳轉型戰略,推動轉型在更廣領域實施、向縱深邁進,全省產業正持續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。
智慧島嶼 引得鳳來棲
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
2021年10月21日,全省首個智慧島——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在鄭州市鄭東新區揭牌。智慧島是備受關注的中原科技城的重要組成部分,肩負著實施創新驅動、科教興省、人才強省戰略,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重任。
過去五年來,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繼出臺,資本、人才、技術等高端要素加快向智慧島聚集。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,中原龍子湖智慧島積極構建“智慧島、基金島、眾創島、人才島”和“政策洼地、服務高地、創新寶地、創業福地”的“四島四地”產融生態圈。
聚焦于大數據核心產業,智慧島確立了“一島一環兩園一帶多點”的產業發展格局,包括環龍子湖10余所高校、云湖智慧城、白沙大數據產業園、鄭東新區白沙科學谷以及數個產業園、科技城等點狀產業樓宇。
智慧島的78棟樓宇、416萬平方米建筑中,數據交匯,生機勃發,目前已經入駐200多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和超過2800家相關科技企業,擁有12家省級大數據雙創基地,引進了華為鯤鵬生態創新中心、阿里巴巴全生態體系中原總部、??低曋性瓍^域總部等平臺和企業,吸引了211家私募投資基金機構。另有4家國家級科研院所、3大國家級平臺、12個院士工作站和6家省級研發平臺聚集于此。
中原龍子湖智慧島四周建設了15所高校,聚集了28萬名師生,人才資源豐富,初步建立了“空間+孵化+基金+服務+生態”的雙創全鏈條服務。目前環島高校已根據各自專長建立了不同特色的眾創空間,如與仲景宛西制藥公司聯袂開發新中藥的河南中醫藥大學眾創空間、以博士點建設為高起點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孵化基地等。這些眾創空間均在發揮孵化作用,一批創新項目與創新人才在這里誕生。
同時,島上還建立了“智慧島大學生創業街”“歐美同學會海創中心”“豫籍人才回歸創新創業園”,多渠道為智慧島提供人才支撐,為產業發展筑牢底座。
如今的中原龍子湖智慧島,已經成為大數據高端人才集聚地、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,形成引領試驗區加快發展的核心增長極,并具備了較強的示范引領作用?!?/p>
正星科技 走出“國際范”
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靜
2021年12月23日,鄭州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來好消息:作為唯一的中國品牌,正星科技從全球9家競標企業中脫穎而出,順利中標國際知名跨國石油公司全球采購項目。
從鄭州出發,正星科技在海外市場不斷向縱深拓展,全球合作伙伴升至62家,產品出口65個國家和地區。
作為國內能源消費終端綜合服務龍頭企業,正星科技主要為加油站、加氫站、加氣站、充電站等提供智能加注裝備及智慧管理系統,產品和服務國內市場占有率居于前列。
“正星科技在國際化進程中又邁出重要一步,通過樹立更高的行業標準,將帶動全省能源加注設備產業整體升級?!笔∩虅諒d相關負責人說。
近年來,能源加注設備成為我省特色優勢產業。全國約55%的加油裝備產自我省,尤其是鄭州市,加油機生產規模居全國首位。
2021年,在全球疫情沖擊下,正星科技海外市場卻實現跨越式發展,不僅中標非洲百座加氣站項目,更與南美、非洲等多個國家級石油公司達成合作,海外市場營收同比增長102%,創歷史新高。
秘訣何在?正星科技國際業務總監魯賀立給出的答案是:開放思維。
“在開放中對標國際一流,通過與世界知名企業角力,倒逼自身轉型升級,是企業始終走在行業前列的最大動力?!彼f。
1999年,正星科技就加入世界石油設備組織,并對標國際標準提升質量,取得國際計量OIML、歐盟ATEX等行業認證,敲開了全球市場大門。同時,堅持與荷蘭NMI等權威機構合作,建設研究中心,設立攻關項目,重點突破關鍵技術,持續實現自我革新。
正如正星科技,通過“走出去引進來”實現轉型升級,是我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。
我省提出全面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,空中、陸上、網上、海上四條“絲綢之路”協同發力,借助強大的開放優勢帶動豫企紛紛出海。世界市場的充分競爭、新消費理念的輸入及新裝備、新技術的加速引進,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。
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(RCEP)將于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,這為我省開放發展帶來新賽道和新戰場?!笔≌l展研究中心博士鄭廣建說,我省企業要搶先一步,把握這一重大開放機遇和政策紅利,主動融入更廣闊的海外市場,提升供應鏈韌性,嵌入產業鏈關鍵環,積極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。
“辣條一哥” 擁抱數字化
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松 通訊員 王濤
12月28日,室外寒風凜冽,位于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衛龍集團生產車間內,一個個身著防護裝備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忙碌,一袋袋新鮮的辣條在全方位保護中“走下”生產線……
“臨近雙節,產品供不應求,24小時加班生產?!毙l龍集團工業互聯網項目負責人張翼飛指著機器旁的一個黑色盒子說,“這是傳感器,全靠它的幫忙,保障生產線正常運轉?!?/p>
原來,調味拌料鍋是衛龍集團生產線的重中之重,但溫度超過30攝氏度,就會影響生產線的運行。以前,需要工人來回巡查,費時費力。今年,衛龍集團專門在每臺機器上安裝了傳感器,隨時收集機器運行的各種信息,并實時監控機器溫度。
“只要溫度異常,系統就會發出預警,手機可以同步收到信息,立即安排人員解決問題?!睆堃盹w表示,數字化轉型升級后,調味拌料鍋的每鍋攪拌時長、總出鍋次數、出料時長等都能智能化控制,進行標準化生產。
數字化轉型不僅保障著生產線的安全,也更好地守護著食品安全。在生產線末端,員工拿著手機,對每袋剛下線的成品進行掃描?!懊看a品都有專屬二維碼,一掃就能清晰地知道它的身份信息,包括生產基地、車間、生產線等?!毙l龍集團數字化總監崔文文說。
作為一家年銷售額超過41億元的龍頭食品企業,衛龍集團是當之無愧的“辣條一哥”。近年來,衛龍集團積極擁抱數字化,通過引進智能化車間管理系統,借助數字技術促進企業安全生產、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最近,衛龍集團又與騰訊云達成戰略合作,將借助其優勢技術、產品和生態資源,建設企業專有云平臺,圍繞生產、運營、管理層面進行全鏈路數字化,加速企業轉型升級,打造休閑食品行業標桿。
“今年,企業招聘了一大批85后,組建了數字化中心百人團隊,聯手騰訊云等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產業賦能平臺?!贝尬奈恼f,這樣就能快速且精準對接協同工廠,打通上下游供給服務資源,從而實現規?;ㄖ粕a,提升區域產業協同效率,精準觸達目標消費者。
光電“頭部” 搶灘新陣地
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
“我們要搶灘未來、樹立品牌,立志成為頭部企業?!?2月29日,中光學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,近段時間,圍繞省委、省政府指示精神,該公司加速謀劃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,積極融入南陽市光電產業集群發展規劃,力爭推動相關產業實現“1000億元產值、年產10億只鏡片、推出‘N’個暢銷終端名牌產品”的目標。
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中光學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,是由中光學集團、霖鼎光學和南陽投資集團共同投資設立的高端光學研發中心,也是中光學布局的“創新飛地”。據了解,該研發中心將依托上海交通大學的人才和科技優勢,從事數字化微納光學技術研發、微納光學器件制造工程化研究、國際化人才隊伍培養、相關技術孵化及引進。
借智引智,做強自身,中光學集團的發展道路也是不斷轉型之路。作為地處南陽的大型國有光電上市企業,中光學集團多年來潛心重大裝備、關鍵材料、先進工藝與核心器件的應用技術基礎研究,在功能光學薄膜、光學棱鏡、虛擬顯示光波導器件、數字微顯示光學引擎、激光電視等設計制造領域,不斷突破“卡脖子”的核心技術,主導產品能力居行業領先地位,已廣泛應用于光電信息產業與國家重大工程。
在相關技術領域,中光學集團正逐步成長為“國家隊”的主力軍,新一輪轉型創新的需求更加迫切。
“未來,中光學集團將持續促進產業集群發展,強化頂層設計、系統規劃?!敝泄鈱W集團負責人表示,將致力推動技術升級,集聚高端人才與創新要素,高水平高質量與河南省科學院共建光電產業研究所;依托多層次科技創新平臺,持續攻關關鍵工藝和核心技術,牢牢掌握產業鏈供應鏈的中高端、關鍵環;用自身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拉動下游產業實現集群發展,著力補鏈強鏈延鏈,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,促進產業鏈集群與品牌建設一體化發展,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光電企業,為南陽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光電產業特色基地作出貢獻。